高温下咳不停、喘得凶?慢阻肺患者先搞懂:这不是“老毛病”那么简单


持续高温天里,空气闷热黏稠,不少规律用药的慢阻肺患者会突然陷入困惑:原本还算平稳的状态,怎么突然咳个不停?就连穿件衣服都要喘上好一会儿?


其实作为常说的“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可不少人分不清——要么拖成大问题,要么白跑医院。尤其高温天,患者呼吸负担更重,这些困惑也更突出。今天就教大家怎么区分、如何科学应对。


一、看症状变化,轻松区分


判断慢阻肺处于哪个阶段,核心就看症状是否“变脸”。


稳定期


稳定期的慢阻肺症状,就像相处多年的老朋友,每天都会出现,但“脾气”稳定,不会突然“闹情绪”。


咳嗽:只是偶尔咳两声,痰液量少,颜色多为清亮的白色或透明色,不会给日常生活带来明显困扰。


气短:爬个两层楼可能会有点喘,但只要停下来歇一会儿,就能很快缓解,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关键信号:所有症状都保持“老样子”,没有突然加重的情况,身体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急性加重期


急性加重期的症状则像“暴脾气”突然发作,短短48小时内,症状就会出现明显变化,甚至新增不适。


咳嗽:咳嗽变得异常剧烈,痰液量大幅增加,质地黏稠,颜色会变成黄色、绿色,严重时还可能带血丝。


气短:气短症状急剧加重,说话也变得断断续续,躺下休息时,呼吸困难的感觉会更强烈。


新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烧、胸痛,当身体严重缺氧时,还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的情况。


关键信号:48小时内症状突然加重,或出现发烧、胸痛等新毛病,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就要高度警惕。


360截图20250909165515.png


这里有个简单的自查口诀,方便大家记忆:“稳定期是‘老样子’,急性期是‘变脸快’;痰黄喘急别拖延,赶紧就医保平安!”同时,也可以参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识别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情况进行勾选,若红色区域内勾选2个及以上,就提示可能处于急性加重期,建议及时去医院门急诊进一步检查。


二、揪出“导火索”,避开急性加重诱因


360截图20250909165530.png


稳定期的病情发展如同“小火慢炖”,而急性加重期则是“火上浇油”,想要避免病情急性加重,就得清楚哪些因素会成为“导火索”。


稳定期:慢性气道炎症、空气污染、吸烟/二手烟、停药/漏药。


急性加重期:病毒攻击呼吸道、细菌感染、冷空气/粉尘、过度劳累/天气炎热/情绪激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稳定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戒烟、在空气污染或流感高发时戴好口罩、按时按量吃药,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都是在给肺部“上保险”,能有效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


三、对症治疗


360截图20250909165544.png


两个阶段的治疗思路截然不同,稳定期注重长期“养护”,急性加重期则要紧急“抢救”。


稳定期“养”


稳定期治疗的目标是减少咳嗽、避免喘憋,延缓肺功能下降,就像养花一样,需要长期细心照料。


1.每天按时用药,千万不要擅自停药或漏药,这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2.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增强身体对病毒、细菌的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3.坚持呼吸训练,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钟左右,改善呼吸功能。


急性加重期“救”


急性加重期治疗的目标是快速止咳、化痰、平喘,防止呼吸衰竭,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必须迅速行动。


1.立即使用医生处方的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


2.若痰液颜色变成黄色或绿色,可能存在细菌感染,需及时服用抗生素,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能自己乱买乱吃。


3.当出现严重喘憋、嘴唇发紫等症状时,说明身体严重缺氧,应立刻拨打120,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需要警惕的是,急性加重是慢阻肺疾病发展的关键环节。反复急性加重会导致肺功能下降、肺气肿加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加速疾病进展,增加早期死亡风险。如果使用急救药后15分钟症状仍未缓解,建议马上就医。


四、日常管理:


稳定期别“作”,急性期别“慌”


稳定期“三不要”


不要擅自停药:随意停药可能导致肺功能“断崖式”下降,之前的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不要忽视小症状:即使只是痰多、轻微喘憋,也可能是病情变化的预警信号,及时关注才能避免小问题发展成大麻烦。


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在流感高发季,人员密集场所病毒、细菌多,容易引发感染,外出时一定要戴好口罩。


急性期“三必须”


必须备好急救药:急救药要随身携带,确保在症状突然加重时能第一时间使用。


必须记录症状变化:可以用手机拍下痰液的颜色、量,记录咳嗽、气短的频率和程度,为医生诊断提供准确依据。


必须听医生的话: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治疗,不要自己减药或停药,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更快缓解症状。


稻燃健康温馨提醒:


慢阻肺的治疗就像一场“持久战”,稳定期是“防守”阶段,做好日常养护和规范治疗,能为肺部筑起坚固的“防线”;急性期是“反击”阶段,及时识别症状、快速采取应对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但是记住,不管什么疾病一定要早识别、早治疗,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如果身边有“老慢支”朋友,不妨把这些知识转发给他们,一起科学应对慢阻肺,轻松呼吸,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