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呼吸健康正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 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明确指出,肺炎及下呼吸道感染已成为全球前五大致死病因之一。
•孩子反复发烧、咳嗽,吃了退烧药却总不见好;
•老人一到秋冬就胸闷气短,稍微活动就喘不上气;
•自己明明已经阳康,却持续咳嗽、乏力,甚至影响睡眠。
其实这些症状的背后,可能藏着多种狡猾的病原体。更值得警惕的是,我国门诊患者中,混合感染比例正以每年8%的速度上升(如病毒 + 细菌、细菌 + 非典型病原体)。如何精准揪出致病"真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推出的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给出了答案。
这一新型的核酸检测,可一次性覆盖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8 种临床常见致病菌,让每一个致病 “真凶” 无所遁形。
1、高灵敏度与特异性:可检测极低载量的病原体,减少漏诊。
2、多重检测能力:单次检测可覆盖8种病原体,尤其适合混合感染或不明原因肺炎的筛查。
3、快速出具结果:采用恒温扩增技术,无需高温变性和低温退火过程,不存在温度变化引起的时间损耗,因此扩增速度非常快,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靶核酸扩增,扩增速度远快于传统培养(24-72小时),助力临床快速决策。
4、减少抗生素滥用与耐药性:快速区分病原体类型,选择敏感药物,避免盲目抗感染治疗,同时缩短疗程,降低耐药风险。
儿童 / 老人:免疫力较弱,属于呼吸道感染的易感人群,更需精细化诊疗;
免疫低下者:如肿瘤患者、慢性病患者等高危群体,及时检测可避免病情恶化;
孕妇 / 医护人员:特殊场景下,需重点防范呼吸道感染风险;
有症状人群:出现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建议及时检测明确病因。
确诊病原体后,治疗与康复需遵循 "精准用药 + 系统康复" 双轨模式:
对因用药:细菌感染根据药敏选抗生素;病毒感染(如流感)尽早用奥司他韦;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首选阿奇霉素等。注意事项:抗生素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症治疗:干咳用右美沙芬,痰多选氨溴索;喘息者用沙丁胺醇雾化;发热、头痛用布洛芬等退热。严重低氧血症需氧疗,重症患者必要时机械通气。
支持治疗:保证休息,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重症或高危人群需住院监护。
确诊病原体后,除了规范药物治疗,呼吸康复治疗是加速康复、降低后遗症的关键环节。
呼吸训练:腹式呼吸(鼻吸口呼,感受腹部起伏)和缩唇呼吸(呼气时缩唇如吹口哨),每天3次,每次10-15分钟,改善通气。
排痰训练:有效咳嗽(深吸气后屏气再咳出)、拍背排痰(由下至上轻拍背部)、体位引流,或可以借助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促进痰液排出。
运动康复:从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起步,逐步增加强度;稳定期可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生活干预:戒烟、保持室内通风、雾霾天戴口罩;高危人群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通过运动、呼吸训练、冥想等缓解心理压力。
在呼吸康复领域,稻燃深呼吸训练器凭借创新OPEP 技术成为临床优选。其核心技术OPEP通过呼气正压与气流振动,帮助患者有效排痰、改善呼吸困难、预防肺不张。
稻燃深呼吸训练器解锁健康呼吸的秘密
呼吸道疾病高发季,稻燃呼吁大家: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加重等症状时,及时进行病原体检测,避免 "盲猜式治疗"。通过精准检测锁定病因,配合科学康复训练,共同重启顺畅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