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9 日,中新网发布重要消息: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9 岁,相比 “十二五” 期间,每5年增长1岁。这一显著增长背后,慢性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心血管疾病等病症的呼吸康复,已成为延长健康寿命的关键因素。今天,让我们深入探讨呼吸康复,助力大家实现既长寿又健康舒适的生活,毕竟,谁不想多享受几年退休时光呢?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慢性病负担占居民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哮喘)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超过3亿人。据《2022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预测,2024 年我国慢病患病人数已超5亿人。这些慢性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的特点,已成为威胁生命质量的首要因素。
身体机能衰退:COPD 患者由于长期缺氧,会出现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症状,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心理问题加剧:在慢病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病率高达40%,形成了 “疾病 - 心理” 的恶性循环。
经济负担沉重:慢病患者的年均医疗支出是普通人群的3倍,因病致贫的风险显著增加。这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经济压力,也对社会医疗资源造成负担。
早筛早治: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血压监测等,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被称为预防慢病的 “四大基石”。
规范管理:坚持按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有助于避免病情急性加重。
心理问题加剧:在慢病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病率高达40%,形成了“疾病 - 心理”的恶性循环。
呼吸康复是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哮喘)及术后/危重症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干预手段。通过运动训练、呼吸技巧学习、营养支持及心理干预等多方面措施,旨在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改善肺功能:针对性训练能够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肺泡通气效率,有效缓解缺氧症状。例如,通过呼吸肌训练,可以增强膈肌和肋间肌的力量,改善呼吸深度和频率。
降低急性发作风险:科学的呼吸康复可以减少COPD患者30%的再入院率,延长疾病稳定期。
提升全身代谢:呼吸康复能够增强肌肉耐力,改善营养状态,形成“呼吸 -循环 -代谢”的良性循环。
改善心理状态:通过社群支持、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治疗信心。
规律呼吸训练:建议每日进行腹式呼吸(5-10分钟)和缩唇呼吸(呼气4-6秒),可配合呼吸训练器使用。这些训练方法有助于增强呼吸肌功能,改善呼吸模式。
适当运动:散步时配合呼吸节奏,每周进行3-5次轻度运动(20-30分钟),以提升耐力。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避免过度劳累。
环境与营养:使用空气净化器、控制室内湿度(50%-60%),为呼吸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多摄入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增强身体抵抗力。
技巧融生活:例如爬楼时采用缩唇呼吸,咳痰时运用主动循环呼吸法;借助智能手环等设备监测运动强度并适时调整。将呼吸康复技巧融入日常生活,有助于长期坚持。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79 岁,不仅是一个数字的提升,更意味着我们要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从现在开始,重视呼吸健康,积极进行身体调理,让我们在享受退休生活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度过美好的晚年时光。